唐河和美乡村观察:三个村庄的振兴“密码”
浏览:167 发表时间:2025-09-08 08:51
走进唐河县的乡村田野,一幅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的和美画卷正徐徐展开。滨河街道王庄村的红薯地里机器轰鸣,城郊乡大井村的向日葵花海游人如织,马振抚镇前庄村的红色展馆里故事动人——这三个村庄立足自身特色,用不同的发展路径,解码乡村振兴的“唐河答案”。
唐河县滨河街道王庄村的土壤富含有机质与有效钾,是红薯生长的“天然沃土”,可过去零散种植、销路狭窄,好产品卖不上好价钱。如今,村里的唐河县书强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了“主心骨”。从育苗大棚里的脱毒种苗,到储藏窖里的恒温保存,再到加工车间里的自动化生产线,王庄村构建起“育苗-种植-加工-销售”全产业链。产业旺了,村庄也美了。沿着村里新修的水泥路漫步,游园里老人下棋、孩童嬉戏,太阳能路灯照亮夜晚,株株花木点缀街巷。家风家训馆里,村民的手写家训挂满墙面,十星级文明户的奖牌在阳光下格外醒目——产业增收与文明建设齐头并进,王庄村把“土疙瘩”变成了“金疙瘩”。
距离县城仅3公里的城郊乡大井村,瞄准城镇居民“田园梦”,推出“村委+出租+共享”模式,将零散土地划分成20个小菜园,短短一周就被全部认领。小菜园里有专人提供农具和技术指导,水管、监控设施一应俱全;不想亲自打理的居民,还能委托村民代耕,成熟后直接上门配送。初秋时节,大井村千亩向日葵花海进入盛花期,金色花浪中,游客们举着相机拍照打卡,大井村用“小菜园”聚人气,用“花海”拓收益,走出了城郊村“农业+旅游”的增收新路。
地处豫鄂交界的马振抚镇前庄村,既有石柱山森林公园的森林资源,又有桐柏军区后方医院旧址等红色遗迹,可过去“藏在深闺人未识”。近年来,前庄村把山水资源与红色文化“打包”开发:修复红色旧址建成教育基地,在村民房屋墙上绘制红色主题墙绘,开发太空舱康养民宿和松间露营地;完善游客服务中心、登山木栈道等设施,让游客既能登山吸氧、游湖赏景,又能聆听红色故事、体验乡村生活。红色展馆里初心传承,山水与文化交融,让乡村旅游成为前庄村民致富的“新引擎”。
从王庄村的“红薯经济”,到大井村的“城郊休闲”,再到前庄村的“文旅融合”,唐河县的三个村庄用特色发展诠释着和美乡村的内涵。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,唐河正以更多“一村一品”的生动实践,让广袤乡村焕发新活力。(来源:云上唐河,编辑:蔡野,审核:李东占)